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程 > 正文

张宗言与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会谈

在國民政府推動國語教育的背景下,學習國語成為熱潮,但腔調混雜。

但也不該受限於此,反倒是該開展更多議題。這也跟日本長期以來更建制化的語言學習機構有關,過去有幾個外國語大學,有不同語言專門科系,自己所屬研究科中不少同學,許多大學時代皆就學於這些科系,而後進一步從事相關研究。

张宗言与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会谈

作者:林育生(中央研究院人文社科學研究中心助研究員) 深具「台灣」特色的東南亞研究 雖然早先念了些東南亞民族誌,但我真正對東南亞產生興趣,是開始決定碩士論文研究題目時。有關台灣的東南亞研究,是極度缺乏歷史向度的研究,一方面可能跟前述出發點仍聚焦於當代「台灣」聯繫有關,另也涉及需要不同語言史料閱讀的能力。《圖繪暹羅》及《從暹羅到泰國:失落的土地與被操弄的歷史》是兩本聚焦於近現代泰國國族主義形成的經典作,前者從製圖術出發談後殖民與後現代知識論述符號的權力分析,後者則聚焦於失土論的歷史論述,可以讓我們理解現代東南亞國家形成,及比較當代台灣周邊許多國族主義的脈絡。累積最豐富的東南亞研究,應是在台灣工作的東南亞移工,以及尤其聚焦在馬來西亞的東南亞華人研究,這些其實都和「台灣」十分相關,前者涉及台灣本地社會議題,後者則與台灣數十年來華僑政策及與海外華人的聯繫有關。原本志於台灣南島研究,因當時台灣政府為了強化與國際連結,由教育部推動世界南島研究獎學金,反而讓我將視野轉諸海外。

也曾考慮過大洋洲,但與前輩們請教,後來轉向當時台灣已有初步累積的東南亞研究。回顧自己碩士論文研究關心的變化,實也不脫此「台灣」風潮,從與台灣相連的南島語族,再到自台返泰的跨國移工,這些都是台灣的東南亞研究強項,未來仍應繼續深化。在梵谷自殺前的幾年裡,關於他的精神健康狀況的確切性質有很多相互競爭的理論,但最有說服力的一種說法是梵谷患有「雙相情緒障礙症」(Bipolar disorder,又被稱為「躁鬱症」)。

但該研究的作者發現,有證據表明他在青春期曾患有抑鬱症,符合邊緣型人格障礙的標凖。梵谷從青少年時期起就飽受各種精神健康問題的困擾,在經歷了一次精神健康危機後,他割掉了自己的部分左耳,並因此而聞名。還可留言與作者、記者、編輯討論文章內容。「II型」患者會經歷嚴重抑鬱和輕度躁狂發作(稱為輕度狂躁),持續時間較短。

「目前還不完全清楚他患的是哪種雙相情緒障礙,因為儘管他的抑鬱發作顯然非常嚴重,」諾倫教授說。然而,對一個已經去世的患者進行診斷是一項複雜的任務,關於梵谷患有哪些疾病也眾說紛紜。

张宗言与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会谈

梵谷與雙相情緒障礙症 Photo Credit: Corbis via Getty Images / BBC News 1889年,荷蘭後印象派畫家文森・梵谷在法國普羅旺斯聖雷米郊外的一家精神病院住院期間創作了《星夜》。台灣自殺防治中心 0800 788 995 新加坡(+65):新加坡援人協會(Samaritans of Singapore, SOS) 1800 221 4444 馬來西亞(+60):生命線協會 (03) 4265 7995。眾所周知,荷蘭藝術家文森・梵谷(Vincent van Gogh)有精神健康問題:他割掉了自己的左耳,又於兩年後(1890年)自殺身亡。可能是為了讓家人放心,他最初也將其描述為「一場簡單的藝術家的發狂」。

心理治療有助於應對抑鬱症。梵谷「至少有10次抑鬱發作,甚至更多,而且儘管他在精神病院住了一年多,抑鬱還是越來越嚴重」。這是一種相對常見的疾病,估計每100人中就有1人患病。但你也可以想象,當他寫信給其他家庭成員(包括他的母親)時,他可能會把症狀說得不那麼嚴重。

我們從梵谷的藝術作品中了解到,在他的一生中,特別是在生命的盡頭,他的創作力非常旺盛,至少畫了35幅自畫像和許多以向日葵為主題的作品。Photo Credit: AFP / BBC News 梵谷是一位多產的書信作家——這封信是與他的朋友兼藝術家同事保羅・高更合寫的。

张宗言与马来西亚民主行动党会谈

若須諮商或相關協助,請聯繫: 中國大陸(+86):希望24熱線 4001619995 香港(+852):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 23892222。自從這項研究引用的一本1938年德國出版的書籍首次闡述雙相情緒障礙理論以來,梵谷就一直與該病症聯繫在一起。

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。「I型」患者會經歷躁狂高潮和抑鬱低谷。儘管雙相情緒障礙症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段,但青春期晚期的人尤其容易患上,因為它通常在15歲至19歲之間發病。他曾寫道:「精神或神經發燒或瘋狂,我不知道該怎麼說,也不知道該如何命名」。「我們有幸研究了梵谷寫給他哥哥和其他人的近1000封信,並以此為基礎得出了結論。在症狀發作時使用藥物治療。

「他可能會被診斷出來,有人會建議他不要酗酒,也許他就不會陷入抑鬱和躁狂發作。雙相情緒障礙症的每次極端發作都可持續數周(甚至更長時間)。

撒瑪利亞會 08457 90 90 90 世界各地: Befrienders International 本文經《BBC News 中文》授權轉載,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在鬱與躁的極端情緒之間擺盪,中興張芸瑄談「雙極症」基因解謎 雙向情緒障礙者的病中實記:即使未經正式介紹,我也已經認識了真正的憂鬱症 無故想哭,也無故精力充沛?淺談雙相情感障礙 【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】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,每週獨享編輯精選、時事精選、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。荷蘭學者在2020年進行了一項研究,以梵谷的近1000封信為證據,試圖診斷梵谷的病症。

在生前,梵谷也不完全清楚自己到底出了什麼問題。兩天後,他因傷勢過重不治身亡,年僅37歲。

生活方式建議——定期鍛煉、改善飲食和增加睡眠。」 「很難說這是否會影響他成為一名畫家,但他可能不會自殺。什麼是雙相情緒障礙症? 重要事實: 這是一種影響情緒的心理健康狀況,其特徵是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的劇烈波動。梵谷一生都在掙扎,無論是作為一名藝術家的職業生涯(他只賣出過一幅畫)還是與他的精神健康作鬥爭,但諾倫教授認為,如果這位藝術家今天還活著,結局可能會截然不同。

但是,我們如何確定他患有這種疾病,而不是精神分裂症、神經性梅毒或中毒等其他疾病呢? 答案就在於他留下的證據。諾倫教授說,在嚴重的抑鬱發作期間,梵谷畫得不多,有時甚至根本不畫——「或者他畫的是非常悲傷的畫,是其他人無法比擬的」。

諾倫教授說,梵谷可能是在輕度躁狂狀態下畫了更多的畫,雙相情緒障礙症的這一階段有時與極端創造力的爆發有關:許多名人都公開談論過自己患上障礙症的經歷,如瑪麗亞・凱莉(Mariah Carey)、黛米・洛瓦托(Demi Lovato)、席琳娜・戈梅茲(Selena Gomez)和碧碧・瑞茲莎(Bebe Rexha),以及許多其他音樂家、演員和藝術家——無論是在世還是去世的——都曾描述過與該病症非常相似的症狀。Befrienders (03) 7956 8145 英國(+44):BBC Action Line www.bbc.co.uk/actionline。

1890年7月,他在巴黎郊外的田野裡開槍自殺。「雙相情緒障礙症」有不同的類型。

在每年源自梵谷生日(3月30日)的「世界雙相情感障礙日」(World Bipolar Day)到來之際,BBC採訪了其中一位作者。但有跡象表明,他經歷了明顯的抑鬱和躁狂階段,這表明他患有雙相情緒障礙症。他告訴BBC,這些信件讓他的團隊有機會研究症狀的證據,以便做出診斷。Photo Credit: Getty Images / BBC News 這是梵谷在1890年創作的《樹根和樹幹》,許多人認為這是藝術家去世前創作的最後一幅畫。

循環性情感症患者的情緒波動較輕,但持續時間較長。研究人員在《國際雙相情感障礙雜誌》(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polar Disorders)上發表的這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,梵谷患有雙相情緒障礙症,具有邊緣型人格障礙的特徵,「很可能因飲酒和營養不良而惡化」。

但關於他病情的確切性質一直存在諸多爭論。「但我們無法從信件中判斷他是否在社交方面患有躁狂症」。

「他在給弟弟的信中誇大了自己的症狀,因為他需要更多的錢和支持。責任編輯:翁世航 核稿編輯:丁肇九 !function(s,e,n,c,r){if(r=s._ns_bbcws=s._ns_bbcws||r,s[r]||(s[r+_d]=s[r+_d]||[],s[r]=function(){s[r+_d].push(arguments)},s[r].sources=[]),c&&s[r].sources.indexOf(c)。

有话要说...

最新文章